“哪里不舒服?”“肚子这两天一直有点疼,今天感觉更厉害了。”诊室内,医生仔细为患者沈女士(化名)问诊查体。腹部CT提示,部分结肠管壁水肿增厚,周围少量渗出,考虑炎性;意外发现患者“脾门血管旁结节灶,考虑小动脉瘤”。听到有瘤,沈女士和家人不由得紧张起来。
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瘤中的最常见的三种动脉瘤之一,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硬化, 其次为感染及非感染性血管炎, 还有退化性及先天性等。“脾动脉瘤最大的威胁是瘤体破裂,瘤体直径大于 2cm以上即有破裂的风险。沈女士的脾动脉瘤直径已经超过2cm,就像是身体内的‘小地雷',随时有破裂危险。”普外科代坤主任解释道:“脾动脉瘤属于内脏动脉瘤,一般内脏动脉本身很细窄,而且位置隐匿,不像大动脉容易发现异常。常规临床检查难以发现,但是一旦脾动脉瘤破裂,出血速度快,短时间内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普外科邀请集团普外医疗中心血管外科桂锐主任、胡玉东主任,仅在股动脉做一2cm小切口,通过一根导丝,精准定位瘤体位置,将弹簧圈置入瘤腔,顺利完成手术。
“患者的脾动脉瘤直径较大,属于囊状动脉瘤,瘤体向动脉一侧偏心性扩张,这类口袋状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更高,占总数的75%。患者发现及时,手术顺利,很幸运。”胡玉东主任说。
经过严格的术后管理,患者第二天已经可以下床活动。导丝代替手术刀,无孔不入的介入手术,对比开放手术,不仅定位准确、创伤小、见效快、而且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以及简便安全等诸多优点。目前,脾动脉瘤介入治疗(包含脾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弹簧栓塞术伴/不伴裸支架辅助等)成为动脉瘤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依托集团普外科医疗中心技术优势,广济医院普外科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服务,常规开展动脉瘤支架植入,脾动脉栓塞,肝恶性肿瘤化疗栓塞,PTCD,ERCP等肿瘤血管介入手术治疗。
广济普外科健康科普:脾动脉瘤起病极为隐匿,多无明显症状,偶有左上腹不适感,可向左肩胛放射。一旦出现明显左上腹或左季肋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预示动脉瘤先兆破裂。需特别指出的是:脾动脉瘤在妊娠期更容易发生破裂,并且其死亡率可上升至高达 70%。目前腔内介入治疗为脾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脾动脉瘤的检查方法有很多,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TA、DSA;DSA 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 金标准 」。
【重要提醒】
脾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极高,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需积极在动脉瘤破裂前及时手术或介入治疗。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