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雾化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选择什么样的雾化器?
通常儿科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下呼吸道疾病为主,如支气管哮喘,一般选用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雾化吸入,能进入到下呼吸道的雾化微粒直径应该在 2 ~ 6 μm 之间,常规雾化吸入用空气压缩泵或氧驱都可以。
既往使用的超声雾化器由于颗粒过大,只能沉积在口咽部而不能达到下呼吸道,故对下呼吸道无效。
氧流量 6 ~ 8 L/min是否合适?
氧流量过小,动力能量不够,可能雾化颗粒直径达不到 2 ~ 6 μm,不能进入下呼吸道。
氧驱雾化吸入时一般建议氧流量要调至 6 ~ 8 L/分,雾化时喷出颗粒的大小,足够的压力是基本条件,可能还与喷嘴的口径、距离等有关。
有无简便方法分辨雾化颗粒大小?
一般超声雾化出来的不是气溶胶,而是水雾。最简便的方法是拿一张纸对着气雾,能使纸张变湿的是水雾,不能使纸张变湿的是气溶胶颗粒即达到了下呼吸道吸入颗粒要求。
药量控制多少比较合适?
一般雾化吸入液体量用 4 ~ 6 ml,最低不低于 4 ml,建议不超过 6 ml 为宜。
药液液体量过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太少,作用有限。
药液液体量过多,吸入时间太长,孩子依从性差,容易哭闹不配合。
如果孩子能配合,每次雾化吸入时间大约为 10 分钟~15 分钟,这就取决于药液量,最合理的时间就是5-15分钟。
假如仅用一支2 ml 的布地奈德药液雾化,算上粘附在吸入管道上的、沉积在雾化器内的药物等,其真正能利用的药物就不多了。
所以,一般建议加入 2 ml 生理盐水到药液里面,这样液体量就变成4 ml,药物有效成分的实际浪费就减少了。
雾化结束后要漱口?
雾化吸入一般都会用激素,在抗炎抗过敏的同时,激素还有抗免疫的作用,易引起口腔二重感染,因此漱口也是雾化吸入操作流程的重要一步。
但婴儿不会漱口,两岁以内的小儿不让漱,怎么办?
综合了几位站友的方法供参考:
1.年龄稍大的儿童交代洗脸漱口;
2.年龄较小的儿童让家长喂点白开水;
3.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2.5%碳酸氢钠棉签擦拭口腔行口腔护理。
小儿雾化时间和喷头的选择?
通常在小儿吃奶或者吃完辅食1~2小时后再给宝宝雾化,可以防止排痰、气雾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
对于喷头的选择,因为宝宝的鼻腔比较狭窄、鼻甲弯曲,很多雾化颗粒经过鼻腔时就会停留下来,达到小气道和肺泡的药物就减少了,而口腔明显宽敞多了。
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雾化最好选择口腔吸入。3岁以下的小宝宝,通常很难配合口腔吸入,还是建议选择面罩式喷头做雾化吸入。
出现这种症状要警惕
在雾化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要及时让医生处理。
雾化吸入小技巧
雾化治疗首先要采取一个适中得温度和湿度,如果气温温度太低,孩子可能会出现气管得收缩痉挛更厉害,做雾化以后可能会咳得厉害。
儿童雾化吸入的时候,最好采取轻松直立的坐姿,只需平静的呼吸,无需做特殊的配合。如果采用卧位,由于隔会上抬,就会让孩子得胸腔容积变得更小,这个时候药物在肺内得沉积也会更少,会影响到雾化得治疗效果。
在雾化吸入时,出现一些情况应该及时停止,如患儿频繁咳嗽,则应待呼吸平稳后再开始吸入。
雾化吸入半小时前尽量不要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气道,引起呕吐。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哭闹的时候嘴巴张开,会大口呼吸,因此会比安静的时候要吸入更多的药物。
但有研究证明,安静的宝宝吸入的药物要更多,因为宝宝哭闹时,呼气增加、吸气减少,膈肌上升,呼吸浅,不能充分的进行通气换气,减少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所以,在治疗时采取让宝宝心情愉快情绪平静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切忌不要让雾化液进入眼睛,否则会引起眼部不适,且不要抹油性面霜。每次吸入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雾化结束后,雾化罐要及时清洁,可用温水烫洗,晾干后再使用。
总之,超声波雾化吸入对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剂量小,避免了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缩短了疗程,操作简单,结合叩背、体位引流、吸痰整套护理措施,避免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上一篇:静脉采血的关键点,你了解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