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PM2.5仍然是挥之不去的、名副其实的“阴霾”。这种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穿过鼻腔、绕过复杂的气管、逃过支气管粘液的“捕获”,长驱直入到达肺泡,成为一些中心城市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上升的元凶,诱发心悸、疲劳、晕眩、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异常症状。甚至当吸入的PM2.5颗粒物数量增多,并逐渐在肺内沉积时,轻则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加重支气管炎和哮喘症状,重则可能造成尘肺病和肺癌。
PM2.5直接危害肺脏。传统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居胸中, 上通喉咙, 开窍于鼻。肺脏非常娇嫩,不仅怕寒怕热,对城市污染造成的大量PM2.5也是“招架不住”,出现咳嗽、气喘症状,或者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再次发作。为了减少或避免PM2.5对健康造成的人体危害,应该从“护”和“养”两个角度进行养生,并利用夏季这一大好时机,进行调养和治疗,减少或避免秋冬季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施行“隔”“离”,保护肺脏
肺上连气道, 连同喉、鼻构成气体出入的通道, 为了防止PM2.5伴随吸入的气体混入肺中,首先要做好对PM2.5的“隔”“离”工作。例如:在空气污染指数为轻度污染的时候,健康人群可能出现轻微的刺激症状,而患有基础疾病如慢支、哮喘的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此时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当出现重度污染时,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在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
许多老年人有晨起锻炼的养生习惯,但是早晨大雾天不能晨练。PM2.5是引起大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 因此早上起来发现雾气比较大时,就不宜外出进行晨练。此时也不应该开窗通风,应该紧闭门窗少出门,不要出去晨练跑步的了。常见一些人戴着口罩坚持跑步锻炼,实在是没有必要,因为大雾天气PM2.5颗粒物浓度也大,而一般口罩根本无法遮挡PM2.5进入呼吸道,不仅达不到健身目的,反而危害健康。所以对于污染天气,与PM2.5还是不要“亲密接触”,而是保持距离为妙。
不要以为空气污染不外出就万事大吉了。在室内同样有轻度甚至重度PM2.5污染。室内PM2.5则主要来源于烟草烟雾。吸烟、蚊香、室内使用复印机、静电除尘器、烹调油烟、燃气炉具,装修石棉板等等都是产生室内PM2.5的根源。吸烟可使室内PM2.5浓度增加约每立方米20微克(24小时平均),短时峰值可达每立方米300微克的重度污染状态, 吸完烟后峰值持续时间可达30分钟。同样, 烹调也是室内PM2.5的重要来源。在与吸烟者相处时,二手烟患癌几率等同吸烟。每日和吸烟者在一起待上15分钟以上,吸二手烟者的危害便等同于吸烟者。所以,减少室内PM2.5形成,远离二手烟,也是保护肺脏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付室内的PM2.5,厨房要选择性能良好的排油烟机,空气较干燥时使用加湿器,屋内多放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的绿色植物,如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
未病先防,调养肺脏
对于健康人来说,在PM2.5达到伤害肺脏的程度之前,精心保养肺脏,使肺脏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及时清理肺内不洁之物是非常重要的。肺性喜清润,不耐寒热,肺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自然界的寒热燥湿之邪气,都易侵犯肺脏。首先要根据四季寒暑的情况,适当地增减衣服和被褥,使机体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保证肺脏不被寒热燥湿等外邪侵害。 夏季“火”盛,火能克金,容易伤害到人的肺,甚至殃及与之相表里的“大肠”,这种火热邪气会把肺、气管、鼻腔的黏液消耗掉,出现鼻子发干、咽痒、喉痒、干咳等症状。
肺主皮毛,有人在夏季还会出现皮肤红疹、瘢痕等。夏季养肺,主要是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润湿度。但夏季不宜贪饮冷水和贪食冷饮,以免寒邪伤阳。选择蔬菜水果时,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葡萄、猕猴桃、白萝卜、莲藕、黄瓜、青菜叶,以及梨、大枣,可以生津止咳,润肺养肺,同时提高身体抗污染能力。补益肺气,可适当食用党参百合粥。配料:党参10-30克,百合20克, 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取党参浓煎取汁;百合,粳米同煮成粥,调入药汁及冰糖即成。可补脾益气,润肺止咳。如果感到嗓子干燥、咳嗽时,可以自制润喉茶。将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冲泡2-3次。
肺是清虚之体,不容异物。如果长时间呆在户外,外出回来后要做好口鼻清洁,最好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